高 爽
這兩天,頻繁聽到關于“語言”的話題探討。先是一位朋友推薦了一部新加坡電視劇《過江新娘》。朋友說,只是一部很平常的家庭劇,但因為女主角是一個從越南嫁到新加坡的新娘,因語言不通,對很多復雜表述理解不了,反而顯得形象清新可笑,用網友的話說“很蠢萌”??戳藥准?,還真是饒有趣味。
接著是在一次藝術論壇上,幾位評論者都在分析電視劇《山海情》。方言的使用可以說是作品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接地氣的西北話讓人物生動真實,也讓黃土高原上的群眾那淳樸、善良、堅韌的性格得以彰顯,同時又有操著福建口音的扶貧干部與當地百姓產生交流障礙的橋段,在正劇之中形成了喜劇效果。
因為語言不通導致誤會,也算是文藝創作中比較常用的技巧了?;蛘呤遣煌Z言之間無法溝通,或者是方言的難懂,或者是同一概念在不同語言和不同方言間用法的不同,都可以產生很好的喜劇效果。還有一種用法,文化程度差異導致的交流乏力,比如電視劇《還珠格格》中小燕子亂用成語鬧的各種笑話。這一技巧用得好,劇會很好看,用得不好,也有可能顯得夸張做作,或者難懂到讓人棄劇。
評論家對《山海情》的經驗總結是,它成功地找到了一種新鮮的藝術語言?!霸绞枪差}材,就越是要找到一種獨特的語言。語言掌握了,就像掌握了一個創作的密碼,一個情感的秘密通道,能夠經過這個通道感受到人物命運之所在?!边@里所說的“語言”,已經不僅是本意上的語言,也可以寬泛地看作藝術表達的符號,可以是方言,也可以是地域文化的獨特表達。
恰巧又看到了一段很有趣的視頻,喜劇演員郭達用西北話朗誦李白名篇《將進酒》,他與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卻采用話劇風格的表演方式,微醺的表情、搖晃的身體,當西北味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一出口,頓時讓人忍俊不禁,能看到他身后的幾名樂手臉上的笑意已經繃不住了??墒强粗粗?,就進入到了《將進酒》的情境之中,想象著當年來自隴西的李白仰天大笑,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樣子,再聽到接下來雄渾的交響樂一起,真有夢回大唐的感動。
或許,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吧。再聯想到我們的家鄉話,除了讓網友們樂此不疲的東北話十級挑戰考題,講些“一個大學宿舍里一個東北人帶出一屋東北人”的段子,東北話本身也是可以作為情感聯系密碼的,東北話里藏著東北的冰天雪地,藏著東北人的豪爽樂觀和智慧幽默。我們的文化自信是不是也可以表達在東北話的大膽使用上呢?或許網絡上走紅的李雪琴和張彩鈴等,都可以成為樣本。
由此還想到早就聽說過的一件趣事,抗戰時期,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傳遞消息使用的是被稱為中國最難懂方言之首的溫州話,即使被日本情報部門截獲了也無法破譯。這要是放在諜戰劇里應該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橋段了。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23187042)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后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